电话:0575-88400098

邮箱:shaoxinggyms@163.com

微信公众号

Mobile menu

杭绣《双凤牡丹》审美解读——金斐斐

内容提要:杭绣,即杭州刺绣,在杭州有悠久的历史。杭绣在刺绣技艺上,吸收并融合苏、湘、蜀、粤四大名绣之长,绣法多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本文讲述了杭绣的简史与艺术特征,结合本人的代表作品杭绣《双凤牡丹》,对杭绣的审美艺术作了深入的解读。

关键词:杭绣、基本针法、宫廷绣、闺阁绣、凤凰的装饰、牡丹的寓意、团凤、虚实相映中国刺绣从有关文字考证,已有4000多年历史,和丝织锦段共称为“锦绣”。刺绣的起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历经几千年而未间断。它普遍存在于我国各个地区,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品。

1、杭绣的简史与艺术特征

中国刺绣源远流长,从西周开始,刺绣作为一种服饰上的装饰,成为一种区分阶级等级的标志。自春秋战国到秦汉唐宋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刺绣从服饰文化走向日用文化和休闲文化。从实用品到欣赏品的演变,使刺绣呈现出不同语言风格。明代的闺阁女子大多能画擅绣,其中最为有名的是“针圣”韩希孟,成为后世其他绣种学习借鉴的典范。清代的御服制度催生了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三个织造局的诞生,也使大量精致的刺绣饰品面世流行。这时,刺绣的地域文化特色逐渐明显,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刺绣为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

杭绣,即杭州刺绣。刺绣在杭州已有悠久的历史,杭州历来有“丝绸之府”之称,丝绸业的兴盛,促使了刺绣工艺的发展。据记载,中国刺绣史上第一把弯头绣花剪刀就出自杭州。

作为民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与载体,杭绣与其他绣种一样,最早也是从民间刺绣开始。民间刺绣是宫庭绣和闺阁绣的母体,花轿帐幔、佛堂幡幢、经卷佛像、神服戏装等等,融于生活各个角落。民间刺绣画稿出自民间画工,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装饰性强,以花鸟与吉祥纹样为主,雅拙有趣。最主要的特征是除自用外还成为谋生手段,绣作大多在市场出售。宫廷绣在民间刺绣中衍生发展,皇室技艺随民营作坊融入民间刺绣。

南宋时期作为都城的杭州,其刺绣已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了。汴京刺绣业大批优秀工匠和技术也随宋室南迁,画师绣工云集,繁华甲于一时,杭州逐渐成了全国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另据故宫史料记载,顺治年间设立的江南三织造是宫廷服饰的主要原料产地和服饰制作官办机构。江南三织造中,江宁以织锦为主,苏州以缂丝、刺绣为主,杭州以织锦、刺绣为主。

明清时期,民间出现了众多的商品性的专业生产作坊,特别是清代废除匠役制度,以从事商品生产缴纳赋税的举措提高了手工艺者积极性,促进了商品性作坊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明代韩希孟、清代沈善宝皆为杭州籍名媛,更是对丝绣理论及闺阁绣做出了巨大贡献。自清代以来,杭绣根据工序不同分作男、女绣工,绣线盘金各司其职。民间刺绣从女工家传逐渐形成男养家糊口,妇闲情女红的现象,男工绣成为清末民初杭绣的一大特色。

杭绣的工具一般用卷绷(也称为方绷);画稿多用国画颜料,采用工笔白描手工上稿;丝线配色一般根据画稿要求进行搭配。杭绣的基本针法有齐针、别针、正戗、反戗、木梳套、互套、打籽、锁绣、挽针、盘金绣、包根绣(垫绣)、接针、旋针、锁边绣、纳罗等。刺绣讲究运线,体现出“平、齐、光、顺、活、巧”的六字方针。形成杭州刺绣奢华不失风雅、端庄不失灵秀的艺术特征。

2、杭绣《双凤牡丹》的解读

我2010年毕业于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艺术设计。2012年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水琴先生学习杭绣至今。体会到杭绣是一门辛苦慢工的细活,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才能出成果。杭绣不但要传承本土传统艺术,还要学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为我用,将传统针法与现代创意相结合,从而形成独特的杭绣风格。

龙凤图案一直是我国织绣物品中的精典,“描龙绣凤”由来已久,特别在明清两代的宫廷绣品中,龙凤图案更是屡见不鲜,简直达到无龙凤不绣的地步。我创作的杭绣《双凤牡丹》灵感便来自民间传统文化图案——凤凰,此图稿的来源也是民间的传统纹样。

凤凰是美丽的鸟、吉祥的鸟,是鸟中之王。凤凰,虽为世人所不见,却仍然包括头部、躯体、足爪和长尾,历代的民间艺术家们以丰富的装饰语言和富有节奏韵律感的美好线条,生动地刻划了凤凰这个多姿多彩的美好形象。凤凰的艺术造型来自现实生活中多种禽类的形象概括,集中了各种飞禽美的大成,它由锦鸡的头、鹦鹉的嘴、公鸡的脖、鸳鸯的身、大鹏的翅、仙鹤的足、孔雀的羽、公鸡的冠组合而成,再加上飘逸流动的长尾,光彩眩目的飘翎,显得奇谲而又瑰丽。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又给凤的这种独特形态作了以下的深刻寓意:公鸡的冠形同如意,表示称心如愿;鹦鹉的嘴表示动人的音乐,欢悦的声音;孔雀的羽象征为吉祥,仙鹤的足代表长寿;鸳鸯的身寓意为美满的爱情,大鹏的翅则表示前程万里。故人们称其为“鸟中之王”、“羽中之长”。凤凰的造型到宋元时期,才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清雅美丽的程式化造型,并出现雌雄不同种类,把雄的称为“凤”,雌的称为“凰”,合起来称为“凤凰”。凤凰象征着喜庆与安宁,寓意为皓洁与高雅。它和龙一样,给历代人民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成了我国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标志之一。

《双凤牡丹》中的凤凰是明清时期的造型,明清时期的凤凰造型是经历代演变后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凤凰发展最完美的一个阶段,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凤凰形象,那流动、飘逸而又充满矫健活力的优美姿态,是我们所熟悉的,那蕴涵在内部的隽永节奏和韵律,富有浓郁的装饰效果,为人们广泛采用。

《双凤牡丹》中的牡丹,在中国称为“花中之王”,“花中之富贵”,有国色天香之誉。牡丹花花型优美,花大、形美、色艳、香浓,清雅,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现在把“鸟中之王”的凤凰与“花中之王”的牡丹组合在一起,形成《双凤牡丹》杭绣的图案,真是强强联合,体现着中国手工艺文化的精神。

凤凰的造型,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形态,凝结、寄托着历朝历代、亿万中国人的智慧和理想。凤凰是杭绣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双凤牡丹》便是其中的一个实例。

3、杭绣《双凤牡丹》的审美

杭绣图案《双凤牡丹》,外框尺寸为75cm×75cm,内径尺寸为36cm×36cm,正好是个正圆的“团凤”。“团凤”是源于唐宋的装饰图案。应用十分广泛,堪称这段时期的一大特色。

“团凤”图案不仅装饰趣味浓厚,而且也适合凤纹的表现,凤凰造型的本身具有高度的装饰性,它的躯体可短可长,可方可圆,可随意曲卷,适合各种各样的形态变化。两只凤凰形象呈适合纹样左右对峙在圆形中,围绕着中间盛开的牡丹翩翩飞舞。倘将这两只凤鸟的运动线连在一起,恰好是“S”形的分割和穿插,看去既生动活泼,又有一定的规律,富有强烈的韵律感。这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的双凤构图,被誉为“喜相逢”的传统图案,象征事物的美满和团聚,有讨巧的彩头,深受人们的喜爱。这“喜相逢”的传统图案是古代艺术家经过深思熟虑后产生的追求多样化统一的典范。

在凤凰形象的刺绣上,我在陈水琴老师的耐心指导下进行。陈老师要求很严格,我利用自身专业的绘画及色彩功底,坚持传统针法为准则,灵活运用针法,仔细观摩陈老师的刺绣作品,在继承传统刺绣工艺的基础上,融入所学的绘画等艺术形式。在作品《双凤牡丹》的绣制中,我时刻要求自己遵循刺绣的根本,扎实基础,在刺绣开始前,先分析凤凰与牡丹的构图结构,再设计丝缕走向,做到作品丝线亮、整体线条活。作品通过传统刺绣技法齐针、别针、戗针、木梳套、互套等针法,用多种色彩的丝线绣制而成,使整体画面色彩饱满、经久耐看。

陈老师绣动物是一绝,尤其是绣猫,将猫毛的蓬松自然流畅的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每一个局部细节都刻画深入,绣出来的猫栩栩如生,似是活的一样。我借鉴陈老师绣猫的技巧,运用到凤凰的的躯体和飘逸的凤尾上,让凤凰更加灵动起来。

“龙在头上变,凤在尾上分”,凤尾是凤凰最美丽的部位,也是体现凤凰隽雅秀美、婀娜流畅的一个主要特征。它比其他部位更富于变化,因此也更丰富、更富于动势,具有一种节奏感和韵律美。凤凰的尾部包括:主凤尾,次凤尾和飘翎。主凤尾一般为2根,也有3根、5根甚至9根的。凤凰的主凤尾均有凤镜,俗称凤尾眼。画凤尾的线条一定要流利顺畅、曲伸有致,切忌拘谨呆滞。杭绣《双凤牡丹》中的双凤,上面一只凤凰的主凤尾为3根,下面一只凤凰的主凤尾为2根。我用宛如游丝的行云流水般的彩色丝线,表现凤鸟展翅飞翔的飘逸气质,使凤凰矫美的身影变得更为灵活多姿。

《双凤牡丹》那组成凤凰躯体的杭绣丝线,在双凤的羽翎飘逸跃动中,充满着优雅的活力和旋律,既刚健挺拔,又婀娜柔和,纵横往复,宛转自如,连贯流动,绵延不断。配置上盛开的牡丹,形成虚实相映的场景,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愿风雅、灵秀的杭绣能融入更多人的生活,带给人们更多的精神享受。

               (作者单位:杭州陈水琴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


IMG_3697.JPG


IMG_3698.JPG


IMG_3945.JPG


IMG_3947.JPG


上一个:论黄杨木雕动物造型——黄黎祥

下一个:没有了

0575-88400098